恆春基督教醫院院長陳雲址醫師蒞校演講,
他講到一個故事,
關於「蘋果的故事」。
故事是這樣的:
課堂上,老師帶了一整箱的蘋果進教室,
要請學生吃蘋果,
並開放這一個下午自由進行體育活動,
但是有附加條件:
現在就要離開教室去室外活動的同學,
你可以帶一顆蘋果離開;
如果你願意先整理教室環境,再去室外活動的同學,
你可以得到兩個蘋果;
如果,你願意整理教室,還願意先完成回家作業,再去室外活動的同學,
你則可以得到三個蘋果。
換做是你,你要拿幾個蘋果?
根據調查(醫師說的,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調查過)
選擇三個蘋果同學,
長大以後在社會上的成就普遍比較高。
蘋果的多少代表「利益」,
條件則是「犧牲或者付出」,
選擇三個蘋果的人意味著,
「願意犧牲自由活動的時間,
願意多一些付出,
然後,得以獲得比較多的利益」
相信大家都可以認同這道理:
作大事就是要將目光放遠,不要拘泥於眼前的小利。
犧牲享受,享受犧牲,更大的幸福就在不久的將來。
只不過,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這樣做到,
這牽涉到「控制自我的能力」。
該如何去約束自己的慾望?
如何能勉強自己去作較勞累或不大想作的事?
我常常聽到孩子們說:我本來就是這樣!
拿來當作搪塞的理由或叛逆的依據,
難道真的「個性使然」然後就可以「為所欲為」?
恐怕不是吧!
每個人如果都這樣,
那人類跟野獸有何差別?
人,本來天生就註定不完美,
外貌上的不完美,
肢體上的不完美,
個性上也會有不完美,
但是,透過後天的努力、後天的學習,
這些不完美的缺陷都是可以被克服的,
一步一步改造自己讓生命更完滿。
殘障運動會是身體的殘缺的克服,
周處除三害是曉大義而學習情緒控制,
這般征服缺陷的過程就是人生的美!也是人生的真義!
光是過程就值得被頌揚的。
成長的過程不只是讀書,
還要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、慾望、行為;
人生的意義在哪裡,
就是一天比一天進步,
讓自己「這個人」能夠一天比一天更臻完滿。
【後記】
這個學期對某些孩子某些班級越來越失望,
不是成績,
是生活態度:
對於生活享樂的追求多於對課業進步的執著。
人生的青春有限,
若不能權衡事物的輕重急緩,
若不能把眼光看到未來,
寧願當下享樂而不肯犧牲不肯吃苦。
荒腔走板的準備功夫,
哪裡足夠應付未來六、七十年漫漫人生路。
這一兩屆普遍的通病即是如此,
從三A、二A、二B這些班級特別能夠見得,
因為辛苦而逃離戰場,
因為禁不住玩樂的誘惑半途而廢。
或許我的年代與現在已經有點代溝,
「犧牲享受,享受犧牲」這種刻苦精神,
已經不是時下「草莓族」的座右銘。
只不過,
當現代化都市的競爭日益激烈的同時,
我們這南方國度竟還沈溺在因循苟且之中,
看在眼裡,
悲嘆已經多過於同情,
扶不起阿斗的失望也漸漸熄滅我的熱忱。
留言列表